急求治疗气血虚的药方
八珍汤《正体类要》(补益剂:补气) [组成] 当归(酒拌)10g、川芎5g、白芍药8g、熟地黄(酒拌)15g、人参3g、白术(炒)10g、茯苓8g、炙甘草5g。 [用法] 清水二盅,加生姜三片,大枣二枚,煎至八分,食前服。 [功用] 补益气血。 [主治] 气血两虚。 面色苍白或萎黄,头晕眼花,四肢倦怠,气短懒言,心悸怔忡,食欲减退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虚。 [方解] 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,以致气血皆虚诸证。 肢体倦怠乏力,面色苍白无华,短气懒言,心悸怔忡。 脉细虚,舌淡苔白,皆为气血两亏,心脾不足所致。 肝藏血,开窍于目肝血亏,故头晕目眩。 方用参、术、苓、草补脾益气; 归、芍、地滋养心肝,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,则归、地补而不滞; 加姜、枣助参、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。 全剂配合,共收气血双补之功。 组成:人参(30克) 白术(30克) 白茯苓(30克) 当归(30克) 川芎(30克) 白芍药(30克) 熟地黄(30克) 炙甘草 (30克) 简介: 【功用】益气补血。 【主治】气血两虚证。面色苍白或萎黄,头晕耳眩,四肢倦怠,气短懒言,心悸怔忡,饮食减少,舌淡苔薄白,脉细弱或虚大无力。(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、各种慢性病,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。) 【用法】上为末,每服三钱(9克)水一盏半,加生姜五片,大枣一枚,煎至七分,去滓,不拘时候,通口服(现代用法:或作汤剂,加生姜3片,大枣5枚,水煎服,用量根据病情酌定)。 类别:补益类 出处:《瑞竹堂经验方》 【来源】《丹溪心法》卷四。 【组成】当归 赤芍 川芎 熟地黄 人参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 【用法】上药加生姜3片,大枣2枚,水煎服。 【功用】和气血,理脾胃。 【主治】虚损属于气血两虚,脾胃不和者。 八珍汤 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砂仁、茯苓、甘草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芷、熟地黄。 【处方来源】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。 【方剂主治】痘已齐,兼气血俱虚证。 【用法用量】上(口父)咀。水煎服。
中医给我看看治气血虚的方子
这个方子对气血虚有效的,用药不多,比较严谨,问题是那么大的药量怎么泡水当茶喝,那是煎药的量,而且泡水的话渗出不全,会影响疗效,建议还是煎熬后服用比较合适,如不方便,也要先煎20分钟,煎前用清水泡一会儿,里面的丹参是一味很重要的药,一味丹参抵四物,但丹参不要生用,会刺激胃,煎服最合适.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应作适当调整,一种方子最多用2个月,一般一二周就应该会有改善的感觉.
谁能告诉我 治疗气血两虚的药方
补气养血的方子有很多,八珍汤气血双补: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炙甘草
还有十全大补汤,市面上有成药卖,这些单纯补药不是什么人都适合的,要慎重
其实归脾汤挺好的: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 茯苓 远志 酸枣仁 木香 龙眼肉 甘草
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,用于心脾气血两虚之人,补而不滞,相对于上面单纯补气血的药来说要好多了,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成药卖
补气血的方法
补气血,用阿胶250克,红枣750克,黑芝麻500,,核桃仁500克,冰糖250克,黄酒2瓶,把以前几种全打面,然后放在大盆里搅拌均匀,再倒入黄酒搅拌均匀,放入盆里,盖好盖子,然后再放入大锅内,隔水蒸,先用大火蒸15分钟,然后再用小火蒸1个小时。此方有补气血,滋阴,润燥,用于治疗年老体弱,病后体虚,血虚等症所引起的面色萎黄,眩晕心悸,心烦不眠,肺燥咳嗽,腰膝酸软,怕冷易感冒,耳鸣目眩。
什么方法可以治疗血虚!
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!“是药三分毒”,我来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愈“血虚”的食疗偏方: 1)母鸡一只,当归33克,川芎17克,蒸熟或煨汤喝,可治血虚头晕。 2)芹菜煮鸡蛋,可治疗出血过多。 3)羊肉(去脂肪)400克,生姜50克,当归100克,炖熟食之,可治疗出血、腹中虚痛及贫血、血虚头晕、气短、身冷等病。 4)向日葵盘1个,焙成炭,研末,黄酒送服,每次3克,1日3次,可治血晕。 5)鸡蛋煮豆腐,食之对血虚有治疗作用。 ..
气血虚,补气血的食补方子
先把阿胶熬浆,然后放入核桃和桂圆,最后再放红枣、冰糖,隔水炖50-60分钟,每天三碗,大概一个月有效~~
怎样调理气血虚?
气血双补方是指既能补血,又能补气,适用于气血皆不足之证。也就是说,临床上既有气不够用而出现的短气、乏力、不耐疲劳、倦怠之气虚证,又有血不足而出现的头晕、心悸、面色苍白、失眠、健忘等血虚的表现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使用气血双补方,常有的这类验方、偏方主要如下。 [方一] 牛肉1000克,食盐适量,黄酒250毫升。将牛肉洗净,切成小块,放入锅中,加水适量,大火煮开,去除血污和浮沫,继小火煎煮半小时调入黄酒和食盐,煮至肉烂汁稠时即可停火,待冷装盘食用。佐餐食用。 本方补脾胃,益气血,肥健人,适用于虚弱、消瘦、少食、乏力、精神倦怠者食用。 [方二] 童子鸡1只,黄酒、生姜、食盐、葱白各适量。将鸡宰杀,去除内脏和鸡毛,洗净切块,在汽锅内放入鸡块,并放葱、姜、黄酒、食盐等佐料,不加水,利用汽锅生成的蒸馏水,制得“鸡露”。佐餐,饮露食肉。 本方益气、补精、肥健,凡体弱、产后、病后、老年消瘦者均可酌情选用。 [方三] 松子仁50克,蜂蜜25克,胡桃肉50克。松子仁、胡桃肉捣成碎末,与蜂蜜拌匀,上火煮沸遂停火,待冷装并备用。 本方润肺益肾、补中肥健,适用于身体瘦弱者长期服用。 [方四] 太子参15克,山药、白术各10克、生黄芪15克,麦冬、黄芪各10克,黄精、鸡血藤各15克。水煎服,每周服1剂。 本方益气补血,主治形体消瘦,肤色无泽,精神不振。 [方五] 黑大豆10阗克,猪油适量。黑大豆如作酱法,取黄捣末,调入猪油熬炼成膏。每次1匙,开水冲服,每日2次。 本方长肌肤,益颜色,加增气力,肥健人, 《图经本草》曰:“久服令人身重”。 [方六] 黑驴肉500克,豆豉、黄酒、食盐各适量。驴肉冲洗干净,切块,放入锅中,加豆豉、黄酒、食盐、清水,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,煮至熟烂即成。 本方有补血益气功效。适用于虚弱劳损,风眩,心烦。 本方出自《饮膳正要》,原方用于“风狂,忧愁不乐,安心气”,为补血益气方。久病体虚,或劳伤过度,气血耗损,则见劳损;血气不足,不能上荣头目,则见虚风眩晕;气血亏虚,心神失养,则见心烦。法宜补血益气。方中重用驴肉为主,血肉有情之物,大能补血益气;以豆豉为辅佐,兼清心除烦,合用而为补血益气之方。本方补气血重在补血,用治气血亏虚而以血虚为主。 [方七] 人参10克,大枣5枚。人参切片备用。大枣洗净备用。人参放入砂锅中,加清水浸泡半天,加大枣,煮约1小时即成。 本方有大补气血功效。适用于气血亏虚,虚弱劳损。 本方出自《十药神书》,原方用于“止血后此药补之”,为大补气血的代表方。日久调摄不当,久病失于调治,或失血过多,均可导致气血严重亏虚和虚弱劳损,法宜大补气血。方中以人参为主,大补元气; 以大枣为辅佐,补气养血。人参与大枣配伍,并可益气生血,合用而成大补气血之方。 本方可用于贫血。 本方补益之力较强,对实症、热症者不宜食用。 [方八] 鲜葡萄汁500毫升,蜂蜜1000毫升。葡萄汁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粘稠如膏时,加入蜂蜜,加热至沸,停火待冷,装瓶备用。每次一汤匙,以沸水化开代茶饮用。适用于热病烦渴,或食欲不振等症。 葡萄性味甘酸乎,能滋肝肾阴液,配合蜂蜜,具有补益气血,润燥作用。 [方九] 黄精50克,粳米100克。黄精清水浸泡后捞出,切碎备用。粳米淘洗干净备用。黄精与粳米放人锅内,加清水,旺火烧沸后用小火煮至粥成。 本方有补虚损,益气阴功效,适用于虚弱劳损。 本方出自《调疾饮食辨》,原方用于“一切诸虚百损,不拘阴阳气血衰惫,无不宜之”,为治疗虚弱劳损常用方。虚弱劳损,多由久病失于调治,耗损气阴而成,法宜补虚损,益气阴。方中以黄精为主,补虚损,填精髓,益气阴;以粳米为辅佐,补气养血以增强黄精补虚之力。两者合用而为补益虚损之方。本方滋补之力较强,虚弱劳损以阴虚精亏为主者尤为适宜。 本方加冰糖调食,可增强其滋补润肺功效。适宜于肺痨咳嗽,咯血。 本方可用于肺结核。 本方性质滋腻,易助湿生痰,故脾虚湿困、痰湿咳嗽以及中寒便溏者不宜食用。 [方十] 肥羊肉500克,当归、生地各20克,干姜15克,酱油、黄酒、白糖、食盐各适量。羊肉冲洗干净,切块,放入锅中,加清水、当归、生地、干姜、黄酒,煮至七成熟时,再加酱油、白糖、食盐,小火烧煮收汁即成。 本方有补气养血,温中暖下功效。适用于血虚宫冷崩漏,产后虚寒腹痛,虚劳羸弱。 本方出自《千金方》,原方用于“崩中去血,积时不止”,为温补气血方。气血虚寒,不能温煦和充养胞宫;则见崩漏诸症,法宜温补气血。方中以羊肉为主,血肉有情之晶,大能益气血,暖胞宫,以当归、生地、干姜为辅佐,当归、生地助羊肉养血调经,干姜助羊肉温中暖下,合用而成温补气血之方。本品温补气血,故还可用于产后虚寒腹痛和虚弱羸弱。 本方重在温补,对血热崩漏者不宜食用。 [方十一] 羊肝1具,羊脊膂肉250克,地骨皮12克,神曲10克,鸡蛋清、葱白、豆豉、素油、黄酒、白糖、干淀粉、湿淀粉各适量。羊肝、羊肉冲洗干净,细切,放人碗中,加鸡蛋清、干淀粉抓拌均匀备用。地骨皮、神曲放人锅中,加清水,浓煮取汁备用。素油倒人炒锅,烧至七成熟时,放人羊肝、羊肉,过油后沥出备用。地骨神曲汁倒人炒锅,烧沸后加羊肝、羊肉,再加人葱白、豆豉、食盐、白糖、黄酒、素油,湿淀粉勾苋,翻炒收汁即成。 本方有益气血,补虚劳功效。适用于虚劳羸瘦。 本方出自《圣济总录》,原方名“羊肝方”,用于“虚劳”,为治疗虚劳方。久病失于调治,气血亏虚,脏腑耗损,则转为虚劳,法宜益气血,补虚劳。方中以羊肝、羊肉为主,血肉有情之品,大能补气血,益虚劳;以地骨皮、神曲为辅佐,地骨皮清虚劳内热,并制羊肉之热,神曲健脾助运以助气血生化,诸料合用,共成益气血,补虚劳之方。本品寒热并用,阴阳并调,尤宜于一般虚劳羸瘦者选用。 [方十二] 猪腰子1个,人参、当归各10克,山药30克,麻油、酱油、葱白、生姜各适量。猪腰子对切,去除筋膜,冲洗干净,在背面用刀划作斜纹,切片备用。人参、当归放人砂锅中,加清水,煮沸10分钟后,再加入猪腰子、山药,略煮至熟后即捞出猪腰子,待冷后加麻油、葱、姜,拌匀即成。 本方有益气补血功效。适用于气血两虚,心悸怔忡,气短懒言,自汗,腰痛。 本方出自《百一选方》,原方用于“心气虚损,怔忡而自汗者”,为益气补血常用方。气血两虚,气虚卫外不固,机能减退,则见自汗气短;血虚不能濡养,则见心悸怔忡;法宜益气补血。方中以人参、当归为主,人参大补元气,当归养血补血,两者合用,气血双补;以山药、猪腰子为辅佐,山药补脾益肾,平补不燥,猪腰子补肾止虚汗。诸料合用,共成益气补血之方。本品双补气血,以补气为主,对气血两虚而以气虚为主者尤为适宜。 [方十三] 樱桃500克,白糖250克。二者同熬成煎;或将樱桃捣碎绞取汁液,加热至沸,以白糖调味,佐餐用。 樱桃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,异名荆桃。据现代营养分析,樱桃中含有多种糖分、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、铁、钙、磷等营养物质。含铁量较高,贫血者食用,可促进血红蛋白再生。 樱桃既是一种为人喜爱的甘美水果,又是一种天然美容佳晶,《图经本草》记载它“食之调中益气,美颜色。”明代兰茂所著的《滇南本草》进一步论述了其保健功效,“治一切虚证,能大补元气,滋润皮肤。”经常食用,有益于颜面美容。 [方十四] 葡萄250克,白糖适量。将葡萄洗净,剪碎,放人锅内加清水煎煮取汁,加白糖少许调味,代茶饮。 葡萄,古称蒲桃,味甘酸性平。煎汤饮服,大补气血,除烦止渴,强心利尿以安胎,可用于胸满腹胀,烦闷喘急,坐卧不安屑胎气上逆的孕妇。 葡萄营养丰富,其内含的碳水化合物,主要为葡萄糖,不需分解即可为人体吸收,供给热能;尚含一些有机酸,健胃消食。对孕妇颇有益处。 如无葡萄,用葡萄的根或藤叶煎汤亦可。 [方十五] 大枣10——15个,粳米2两。加水,二者一起煮粥。 本方补气血,健脾胃,对于胃虚食少,脾虚便溏,气血不足,以及血小板减少、贫血、慢性肝炎、营养不良有较好疗效。 [方十六] 粳米2两,新鲜牛奶半磅。先以粳米煮粥,待粥将熟时,加入牛奶再煮为粥。 本方补虚损,润五脏,益老人;适用于中老年人体虚衰弱,气血亏损,病后虚羸、口干作渴,以及反胃噎膈,大便燥结等症。 [方十七] 取3叫斤母鸡1只,粳米2两。将母鸡剖洗干净,浓煎取计,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煮粥,先用旺火煮沸,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。 本方滋养五脏、补益气血适用于年老体弱、病后羸瘦,气血亏损所引起的一切衰弱病症。 [方十八] 水发海参50克,冬笋片15克,水发冬菇5克,熟火腿末2克,料酒、精盐、味精、胡椒粉、葱、姜、猪油、鸡汤各适量。海参切丁,冬笋、冬菇切碎。锅中放人猪油烧热后,放入葱、姜末爆焦,倒入鸡汤,再捞去葱姜,然后加入海参、冬菇、冬笋、盐、料酒、味精等,煮沸勾芡,倒入火腿末,撒上胡椒粉即成。 海参为一种海味珍品。因其滋补之功不亚于人参而得名。为高蛋白、低脂肪膳食的最佳食物。其性味甘温、微咸,具有补肾壮阳、益气、滋阴、通肠、润燥,止血、消炎的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记“能补元气,益五脏六腑”。现代医学认为,海参中所含的海参素,为一种抗霉剂,能抑制多种霉菌和某些肿瘤、癌肿,对中风的痉挛性麻痹亦有效,并有降压作用,常用于气血不足,肾阳虚弱,肝肾不足,脏腑亏损而引起的多种疾病,以及高血压、血管硬化等症。
求一副治疗气血虚弱的中药方?中成药不要。
当归15克、川芎10克、白芍药15克、熟地黄25克、党参25克、白术15克、茯苓15克、炙甘草8克、加生姜三片、大枣五枚。 功用: 补益气血。